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黔江 > 正文

共叙山海情 同谱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2-09-23 16:46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强协作 促振兴—社会帮扶在行动”活动交流发言摘要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22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强协作 促振兴—社会帮扶在行动”活动在黔江区举办,喜迎八方来客,共庆丰收节。

  活动中,来自各地的7位代表交流了东西部协作经验做法,出成果、出亮点、出模式,努力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重庆市黔江区委书记徐江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赓续传承“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时代精神,创新“五个转变”工作机制,推动黔江在巩固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并蒂开花。

  以“分类巩固+精准施策”为抓手,推动防贫返贫从“攻坚拔寨”向“常态长效”转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精准落实教育、住房、医疗、饮水、民政等帮扶政策,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1.16万户4.45万人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提升。以“系统推进+先行先试”为驱动,推动有效衔接从“点上开花”向“面上成景”转变。探索出的产业发展“十个一”模式、人居环境整治“5个5”等10余项创新机制在全国、全市推广。以“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为导向,推动资源要素从“物资帮扶”向“产业驱动”转变。强力实施“四城建设”。“文旅美城”助力农文旅融合,“集散兴城”助推公共服务高地,“工业强城”带活农产品加工,“开放活城”实现农产品出山进城。以“社会帮扶+归口管理”为突破,推动社会帮扶从“分线作战”向“整合联动”转变。以“党建引领+榜样带动”为引擎,推动内生动力从“要我振兴”向“我要振兴”转变。

  北京宏福集团执行总裁胡君

  2020年,北京宏福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号召,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京蒙产业协作工作指引,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投资建设了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助力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将农户紧密吸附在产业链上,着力构建“资源+资产+务工+品牌+农旅”五大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共同富裕,铸成五大实现。

  实现资源增值,每年为261户农民增收200万元,其中29户脱贫户年增收20.3万元。实现资产增效,稳定带动1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通过分红、开发公益性岗位、临时救助等措施受益脱贫人口729户、1510人,人均增收1000元。实现务工增收,产业园一期工程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52名脱贫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人均月工资4200元。实现品牌带动,通过“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营销模式,一期带动500户农户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实现农旅融合,打造集农业观光、养老、旅游等业态于一体的“四季番茄小镇”,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将更多农户连接到产业链、价值链上。

  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光集

  我们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实际和上海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特点,通过“签约基地、搭建平台、打造品牌、拓展渠道”的方法,将上海城市“保供”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消费帮扶带动乡村振兴的“上蔬模式”。

  做到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建立产业帮扶基地,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79个蔬菜生产基地,依托基地指导生产,发挥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依托批发市场平台,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入沪开辟产销对接绿色通道,组织产销对接服务,为帮扶地区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开设帮扶专用档口,减免租金和佣金,开展针对性服务,把“急、难”事情办好。做到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帮助建立和对接终端渠道,建立“上海市消费帮扶”展示展销中心,帮助贫困地区产品对接上海商业渠道,多方联手协作,开展大型公益销售推广活动。做到立足长远,打造上海市消费帮扶工作平台,在加强孵化,打造品牌价值方面,着力打造“百县百品”品牌,在丰富渠道,畅通线下阵地方面,在上海各区设立19家“百县百品”直营店,在多维发力,搭建帮扶活动舞台方面,开展了300余场消费帮贫“六进”活动。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委常委,四川省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安区委常委、副区长范学良

  南浔区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局部署要求,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主抓手,推动“资金输血”变“产业造血”“单向帮扶”变“互动合作”。2020年,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截至目前,产业园入驻企业11家,年产值3.2亿元,完成投资10.4亿元,用工521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180余人。

  以最高站位促落实,在快速推进中贡献最大质效。创新“政府搭台、国企建园、民企定制、先租后转”模式,吸引企业“拎包入驻”;围绕具体项目清单,专门制定“推进表”,确定开工节点、明确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建设一个“浔广速度”。以最实举措育产业,在真抓实干中激发最强动能。重点瞄准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电磁线等领域招商引资,紧盯产业链上下游,同步招引配套企业落户;瞄准资质项目,出台浔广共同招商政策,制定“234”入园标准,着力引进“发展好“贡献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入驻园区;瞄准长三角及南浔“三电一板”龙头企业、优势产业招商,引进头部企业入驻。以最强合力抓营商,在全心全意中展现最优服务。从政策上,两地联合制定25条优惠政策,形成“叠加享受”扶持模式;从金融上,积极争取国家银行有关政策,有效保障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从营商环境上,助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项目行政审批效率,缩短工作日。

  山东省商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刘守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山东省商业集团充分发挥集团零售业在山东省内密集的网点优势和良好的消费者口碑,与重庆市龙头企业建立供销采购战略合作,每年开展“渝货进山东”系列活动,不断扩大重庆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规模。积极参与村企结对帮扶,先后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8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体现了“鲁商担当”。

  医养健康与特色发展。近年来,集团旗下医学类本科高校齐鲁医药学院录取重庆农村户籍生源60多人,先后为15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近5万元,帮助56名学生在山东、上海、重庆等地实现就业,展现了“鲁商作为”。

  协作发展与责任担当。参与东西部协作,搭建沟通桥梁,打造合作平台,助力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度参与东西部协作,争取在协作理念、协作质量、协作方式、协作水平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更好地服务两地人民,助力乡村振兴,为东西部协作贡献“鲁商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委常委、副县长林健

  巴马县不断强化与深圳的产业协作,积极打造长寿巴马“圳品”品牌,促进巴马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巴马县有9款优质产品获得“圳品”认定,还有多个产品在认定过程中,“圳品”认定数量居广西所有县份之首。

  抓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产业标准化发展,对标“圳品”标准,研究制定巴马长寿食品标准体系,推动科技与标准融合,促推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00多个,有效支撑农业产业持续健康标准化发展。

  抓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以“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为载体,建设“粮、油、肉、禽、蛋、奶、菌、果、蔬”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圳品”生产基地,致力于将巴马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的“米袋子、菜篮子”。

  抓品牌强强联合,推进产业品牌化发展。通过在深圳等地设立“巴马之窗”“巴马肴”餐厅等,实现了“长寿巴马”品牌和“圳品”品牌强强联合,不断提升巴马优质产品的品牌价值。

  贵州省正安县人民政府县长黄东

  2021年,按照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横琴和正安山海牵手、千里结缘。我县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后,迅速建立了广东省横琴办、深合区(澳门)执委会共同承担对口帮扶正安的“双协作”模式,协作关系建立后,双方紧紧围绕“共建一个园区、共兴一个产业、共创一个品牌”思路,着力打造全国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建成吉他年产量突破600万把,吉他及配套企业达126家,获得全国13个之一、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是全球最集聚、最规范、最大的吉他生产制造基地。

  双方坚持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按照吉他工业、吉他旅游、吉他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思路,携手完善吉他产业创新链、优化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赋予每一把吉他新的生命,将吉他产业打造成为多彩贵州的靓丽名片,全力打造全国吉他工匠培养中心、西部地区音乐教师培训中心、全国吉他考级中心。

  借助澳门、横琴文创优势资源,高规格、常态化办好“正安吉他音乐节”“吉他制作大赛”“吉他发展论坛”等节事活动,实现文化互交互融,全力做响正安“吉他之都·音乐之城”的城市名片,合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文化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