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 正文

突出“三保”“三业”“三联” 黔江脱贫攻坚让群众“三感”更强

发布日期:2020-01-19 09:59 来源:重庆日报

李家溪安置点全貌

李家溪安置点全貌

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幸福生活 摄 杨敏

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幸福生活 摄/杨敏

金溪镇龙虾养殖基地

金溪镇龙虾养殖基地

用人单位在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织招聘

用人单位在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织招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要咬定目标、尽锐出战,确保脱贫成效高质量。”1月13日,市委主要领导参加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黔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集中优势资源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要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做大做强农村电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增收。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这一希望和要求,给黔江以巨大鼓舞和强大动力……

聚焦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大保障”

真保障:人民满满幸福感

“感恩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感恩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牵挂,感恩所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们一定不负党恩,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前几天,一封来自贫困户的《感谢信》“打卡刷屏”了。

写信人是石家镇茶溪村贫困户杨森、周身菊夫妇。他们在信中说,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干部的关怀,给他们安了新家,让他们进了城。大女儿大学毕业已在银行工作,小儿子通过技术培训开始自食其力……

杨森家因病因学致贫。2018年,帮扶干部看到他家老屋已经垮塌,在城里也没有房子,于是动员他在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点申请一套125平方米的新房子。

不久前,杨森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

“我们用从未有过的力度,全面解决了建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农村C、D级危房。”区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如释重负地说。

“山高水远”,一直是舟白街道五台社区的曾经的写照。

“拧开水龙头,汩汩清泉飞流而出,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昌琼说,这是五台现在的写照。

原来,五台社区海拔400至1200米不等,社区人畜饮水困难。去年,区水务系统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将舟白水厂(城市供水)自来水通过管网延伸、多级加压提升等方式,让社区1、2组居民饮上城市供水。同时针对海拔较高地区专门修建丛山水厂,彻底解决了全社区1700余人饮水难题。

中塘镇双石村安全饮水问题的解决如出一辙。陈通权老人接到自来水那一刻,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笑意。

据了解,全区193个村(社区)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了饮水安全突出问题。

“过去我们家因病致贫,现在妻子的病治好了。”金溪镇长春村村民王绍中说,享受医疗政策治好了妻子的病,还有签约医生随访。全年家庭收入近6万元,顺利脱了贫。

王绍中家享受的政策,就是全区实施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疾病应急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等七重健康政策,749名“白衣天使”上门随访服务3万余人次,所有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保障交出完美答卷。

“完善从幼儿园至大学的教育资助体系,累计兑现教育资助资金9402.61万元,惠及学生13.75万人次,无一个贫困人口因贫失学辍学。”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黔江区配套实施“1+6”方案,开展收入、住房、教育、医疗、饮水、日间照料“六大专项行动”,分层分类精准锁定问题,扶贫信息系统内“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销号。

聚焦兴产业、稳就业、促创业“三业发展”

强基业:群众满满获得感

产业,脱贫之本。

市委主要领导2018年11月到渝东南调研时指出,要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子,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

两年多来,黔江大力发展立体农业逾10万亩,让老百姓享受生态和产业双重红利。

冯家街道寨子社区青宵农场种有枣子、核桃、精品桃等1100亩经果林,林下套种有秘本南瓜等作物,建有大型无抗生猪养殖场。农场把猪场粪水用于经果林施肥,同时林下种植羊肚菌等。社区以集体资产入股农场,能够实现固定比例分红。当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在新华乡新华村1组小溪沟,有80亩澳洲大龙虾养殖场,投入虾苗14.8万尾。“一直以来村里支柱产业滞后,但良好的生态适宜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华村因地制宜成立专业合作社,投入集体资金200余万元,规模发展水产养殖。村民以土地入股可获得土地租金,全体村民持股实现分红。”村党支部书记张永阳说。

同样按照这种模式,金溪镇平溪村也建有龙虾养殖基地。

就业,民生之本。

“家属被聘为护林员,每月有800余元的收入,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金溪镇金溪社区居民冉平很高兴。他患有脑溢血,卧床不起,丧失劳动力,党委政府落实了低保政策,还被聘为护林员。

他的同乡陈淑香返乡创业筹资20万元,建养牛大棚3000平方米养殖肉牛35头、15亩鱼塘(5口)养殖鱼苗300万尾,常年吸纳200余人次就地就近就业。

像这样的农场,全区有上百个,其中创建有扶贫车间7个,带动就业数千人。

同时,黔江区采取“校企合作”“田间课堂”等培训方式,培训建卡贫困户4419人次,发放职业培训补贴688万元;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百企进村送万岗”等招聘活动13场,组织引导262名贫困劳动力到区外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余个,全部用于贫困人口。

创业,致富之本。

产业兴旺了,如何更好把农产品推销到市场?

黎水镇黄泥村的陈静找到了答案。

2015年4月她返乡创业,成立凯松电子商务中心。2016年2月,她又创建重庆凯松圣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后陆续成立黎水勰莘农作物种植股份合作社、恢复黎水镇供销股份合作社。她把山里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公司计划销售额3年突破3000万元。

黔江区在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的过程中,构建起“一中心五体系” 农村电商体系,建设服务站点195个,培育电商主体4000家,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搭上电商这趟直通车。

聚焦联动机制、联防机制、联治机制“三联机制”

筑长安:百姓满满安全感

“黔江人民朴实友好,社会治安很好。”2019年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重庆黔江站(国际赛)暨年度总决赛参赛选手周莉莉是贵州人,她说,黔江之行,是一场真正的享“安”之旅,心安、身也安。

“长安杯”,就是为百姓立起的“长安碑”!

黔江区是全市唯一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的区县。近年来全区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司法公信力持续实现“三提升”。这是黔江区委、区政府把和谐、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当作促进地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石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9年以来,全区政法信访各部门围绕巩固深化综治“长安杯”,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促和谐、强队伍工作,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城市。

确保城市长治久安,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城东街道是黔江的商贸经济中心和人口集散地,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在这里,网格员们当好“千里眼”和“顺风耳”,穿行于大街小巷,行走在楼宇院坝,成为了群众的联络员和矛盾的调解员。

城西街道运用“智慧城西”平台,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联动,及时高效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城西街道水井湾社区采用积分制管理方式,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为维护边区长治久安,促进边区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积极开展边区平安共创活动,舟白街道与湖北省咸丰县朝阳寺镇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为了增强边区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边区社会和谐守好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道防线,探索创新出“组织联建、信息联通、纠纷联调、治安联防、边区联谊、平安联创”的“六联”协作机制,努力开创了边区社会秩序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2019年,黔江区坚持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主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枫桥经验·黔江实践”行动,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有序推进“星级调解室”、“边区六联”、“和气小屋”等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扎实开展“打防管控”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完善、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安居乐业。黔江,一张幸福家园图鉴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 张亚飞 刘茂娇 罗跃 )

(图片由黔江区委宣传部提供)